今年首波境外汙染物昨天(27日)報到,28日影響程度最劇烈PM2.5濃度每年1-4月、10-12月較高,只要你正常呼吸,就可能吸進大量PM2.5

PM2.5是什麼?

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粒子,就稱為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

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8,非常微細,能夠在大氣中長時間停留,並可隨呼吸進入體內穿透肺部氣泡,並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

台灣氣喘衛教學會榮譽理事長徐世達醫師指出,空氣污染造成室內外的吸入型過敏原與空氣污染物過度增加,

PM2.5會造成免疫力正常的健康民眾容易產生呼吸系統疾病,

對於免疫力偏差的呼吸道過敏病人所造成的傷害,會遠大於正常人。

頭髮與PM2.5.jpg 

細懸浮微粒對敏感脆弱族群會造成以下影響

•對於呼吸道的影響,主要的症狀有咳嗽、呼吸困難等,不但會降低肺功能、促發氣喘、引起慢性氣管炎,還可能增加呼吸疾病的住院率及死亡率以及老人和孩童的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的危險性。

•兒童中耳炎的反覆發作,嚴重的話會導致兒童聽力受損。

•對於心臟方面,它會造成心跳速率不規律,以及心跳該快不快、該慢不慢的心跳速度變異性降低,這些都可能會引發心肌梗塞等心臟病風險。會降低左心室的功能,也可能造成心臟衰竭等嚴重的心臟病。會造成冠狀動脈疾病。會影響自主神經系統的恆定性。

•可能會造成早產、流產的機率增加及新生兒的死亡。

•會使孩童學習及語文記憶能力下降,達平均3.4%。

•會引起主動脈粥狀硬化。

•中風病人的死亡率和他死前2小時所接觸的空氣微粒污染程度有關。

•會造成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老年痴呆症)。

•會引起精神官能症(憂鬱症) 。

•如果空氣中的懸浮微粒中含有金屬成份,有可能會引發肺癌。


美國心臟醫學會搜羅國際四百餘篇研究,證實PM2.5,小到足以穿透呼吸系統,並負載重金屬、戴奧辛,以及病菌等,直接到達胸腔。

長期暴露在PM2.5中,會增加引發心肌梗塞中風和心律不整的風險,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和死亡率外,也會增加肺腺癌的發

PM2.5-兒童版14.22-1_150506154057.jpg 

一般已經進入身體的PM2.5需靠體內的免疫細胞去清除,但是夾帶重金屬的PM2.5會破壞正常的免疫細胞,促進免疫細胞死亡。

請大家告訴大家

靈芝活醣肽可以:  活化免疫系統,增加免疫細胞,清除進入體內的PM2.5,維持正常的免疫功能

這段時間外出除了戴口罩以外還要補充靈芝活醣肽,由內而外保護身體才夠力。

參考資料

1.Yahoo 新聞只會打噴嚏?PM2.5背後危害才可怕

https://tw.news.yahoo.com/%E3%80%90y%E8%A9%B1%E9%A1%8C%E3%80%91%E4%B8%8D%E6%80%95%E5%97%8E%EF%BC%9F%E4%BD%A0%E6%AD%A3%E5%9C%A8%E5%90%B8%E5%85%A5pm2-5-055317543.html

2.台灣氣喘衛教學會榮譽理事長 徐世達醫師

沙塵暴與細懸浮微粒對健康影響_以過敏氣喘病人為例

http://www.asthma-edu.org.tw/asthma/member1_b.aspx?itemID=20131223092815


細懸浮微粒對健康的影響~~~

Ø PM2.5是什麼?

空氣中存在許多污染物,其中漂浮在空氣中類似灰塵的粒狀物稱為懸浮微粒(particulate matter, PM),小於或等於2.5微米(μm)的粒子,就稱為PM2.5,通稱細懸浮微粒,它的直徑還不到人的頭髮絲粗細的1/28,非常微細,能夠在大氣中長時間停留,並可隨呼吸進入體內穿透肺部氣泡,並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故對人體及生態所造成之影響是不容忽視的。

粒徑(μm)

粒徑大小說明

<100

稱總懸浮微粒(TSP),約為海灘沙粒,可懸浮於空氣中。

<10

稱懸浮微粒(PM10) ,約為沙子直徑的1/10,容易通過鼻腔之鼻毛與彎道到達喉嚨

2.5~10

稱粗懸浮微粒(PM2.5-10),約頭髮直徑的1/8~1/20大小,可以被吸入並附著於人體的呼吸系統

<2.5

稱 細懸浮微粒(PM2.5),約頭髮直徑的1/28,可穿透肺部氣泡,直接進入血管中隨著血液循環全身。

ØPM2.5 對健康的影響

空氣中的懸浮微粒會經由鼻、咽及喉進入人體,10微米以上的微粒可由鼻腔去除,較小的微粒則會經由氣管、支氣管經肺泡吸收進入人體內部。不同粒徑大小的懸浮微粒,可能會導致人體器官不同的危害。

粒徑(μm)

分佈特性

對人體生理的影響

>10

沉積於鼻咽

容易造成過敏性鼻炎,引發咳嗽、氣喘等症狀。

2.5~10

沉積於上部鼻腔與深呼吸道

造成纖維麻痺、支氣管黏膜過度分泌、使黏液腺增生,引起可逆性支氣管痙攣,抑制深呼吸、並漫延至小支氣管道。

<2.5

10%以下沉積於支氣管,約20~30%於肺泡

形成慢性支氣管炎、細支氣管擴張、肺水腫或支氣管纖維化等症狀。

<0.1

沉積於肺泡組織內

促使肺部之巨噬細胞明顯增加,形成肺氣腫並破壞肺泡。




活醣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從MERS到登革熱

每逢感染高峰期,

先遭殃的一定是抵抗力差的人,

其中不乏老人、小孩與慢性病患者。

你知道嗎?

身體的免疫系統是可以訓練的。

 

一般食物如:洋蔥、大蒜靠著天然殺菌能力,來補強免疫力,

但是活醣肽則是靠著調節免疫細胞,來提升免疫細胞數量,擴大防禦戰線,

平時補充,如同平日的單兵操演,訓練免疫細胞,維持良好的免疫戰力,對抗感染。

 

因此,在疾管署憂心的登革熱大爆發警訊前夕,除了該適時補充活醣肽

還是要來了解登革熱的相關知識。

 

活醣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免疫系統卡通  

唐從聖(從從)的說故事時間到囉~

環境中充斥的細菌、病毒、毒素、汙染物,都是靠身體的免疫系統保護你,幫你抵禦外敵,讓我們邊聽故事邊了解這群守護健康的血球戰士吧!

 

專家專家的話: 動畫中T細胞及B細胞如何知道敵人特徵? 辨識敵人抗原呢? 其實主要就是藉由免疫系統中的樹突細胞把敵人吃掉、分析特徵,再將敵人特徵(抗原)告訴T細胞及B細胞,進而引發續的專一性攻擊,因此~樹突細胞可是引發專一性攻擊的關鍵角色呢!

 

資料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AA9iNQuhTms

文章標籤

活醣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防癌聖品(下)  

 

防癌聖品6/【牛番茄】番茄紅素 →減少罹患攝護腺癌、卵巢癌

番茄是低熱量蔬菜,含有類胡蘿蔔素(含番茄紅素)、葉黃素、鉀、鐵、鎂、磷,及維生素A、B1、B2、B6、C、E、K、P等多種營養素。其中,番茄紅素有強大的抗氧化作用,與番茄中所含的A、B、C、E各種維生素一起作用下,能抑制自由基對細胞染色體基因的傷害。研究發現,多吃番茄可以大幅減少攝護腺癌、胃癌、腸癌、卵巢癌、子宮頸癌、乳癌的發生率;也有研究顯示,多吃番茄約可降低4成左右的罹癌率。

怎麼吃:

台灣的番茄甜又好吃,可將新鮮番茄切小塊與其他蔬果及起司或少許橄欖油混合做成沙拉,或是偶爾做個番茄炒蛋、番茄豆腐湯、番茄煨麵......,可以變化出各種菜色。一般來說,加工處理或煮熟後的番茄,含有較多可被人體吸收利用的番茄紅素,若以同等重量來比較,至少是生番茄的2、3倍以上。

防癌聖品7/【奇異果】維生素C、黃色素 →預防肺癌、攝護腺癌、大腸癌

小小一顆奇異果,所含的維生素C含量為檸檬的11~13倍,同時還含有蛋白質、胡蘿蔔素、葉酸、鈣、鐵、鎂、銅、磷等營養成分。奇異果所含的黃色素,可在人體內轉化為黃體素物質,有助於預防肺癌及攝護腺癌;同時豐富的膳食纖維及果膠,能使有害物質加速排出體外,預防大腸癌發生;另外,還有能保護正常細胞表皮、對抗病毒的丹寧酸,以及能強化細胞抗癌力的多?等。

怎麼吃:

挑奇異果要選外表無凹陷、果肉飽滿有彈性者為佳,並趁新鮮及早食用。可以直接當水果吃,也可以入菜做成水果沙拉或加切丁後加入優格一起食用等。

防癌聖品8/【葡萄】花青素、白藜蘆醇 →延緩老化、防大腸癌、護眼

葡萄雖然是高升糖指數的水果,所含的果糖易被人體所吸收,但其營養成分高,富含果酸及鈣、磷、鐵及維生素A、B群、C等成分。近年來在延緩老化及抗癌領域中引起廣泛討論的「白藜蘆醇」,在葡萄皮及葡萄酒中就可發現它的蹤跡。同時葡萄皮與葡萄籽中還含有花青素、前花青素等抗氧化成分,除了可防癌、抗老外,也是很好的護眼營養素。

怎麼吃:

葡萄從皮、果肉到籽都是寶,充分洗淨後可以整顆食用,雖然葡萄籽並無法直接被人體吸收,但民眾可利用調理機把整顆葡萄打成未過濾渣的葡萄汁,以增加粗纖維的攝取量,預防大腸癌的形成。

防癌聖品9/【綠茶】兒茶素 →防癌、延緩老化

綠茶是由新鮮茶葉摘採下來後,高溫快速殺青,不經發酵,生產而成的茶葉,之中保留的營養成分與鮮茶葉最接近。綠茶中的兒茶素有抗發炎及清除自由基的效用,因此,被認為可以預防癌症與延緩老化,像日本的長壽老人很多,就被認為與當地人普遍愛喝綠茶有關。

怎麼吃:

台灣綠茶不論是龍井茶或碧螺春茶,都甘甜好喝。由於水溫過高會破壞兒茶素等多酚化合物,所以,泡茶時使用的熱水最好不要太燙,或是偶爾喝喝冷泡茶,如此能使茶湯中保留住較多兒茶素。

防癌聖品10/【堅果】不飽和脂肪酸→助發育、預防疾病

不論是芝麻、核桃、腰果、松子、南瓜子、葵花子、花生、胡桃、杏仁果、開心果等堅果,都含有豐富的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以及鈣、鎂、鉀、錳、銅及硒等礦物質及微量元素,是有助生長發育、預防疾病的極佳健康食材。堅果及核果類食物中也含有「白藜蘆醇」,可誘導癌細胞凋亡,在動物實驗中顯示,搭配食用堅果的情況下,可以提高動物腦癌及頭頸癌的放射線治療效果;另外,核桃中豐富的植物性脂肪酸,是一種優質抗氧化劑,也有助於降低自由基對人體的傷害。

怎麼吃:

花生等堅果類食品最怕受到黃麴毒素(易誘發肝癌)污染,所以,一定要存放於陰涼乾燥的地方或利用密封罐冷藏,並在安全期限用儘快吃完;不過,堅果類的油脂量較高,食用上必須限量,建議每人每天攝取1份堅果,約相當於3顆核桃或5顆腰果或杏仁。

 資料來源: U paper 2015.7.1

 延伸閱讀: 吃多不如吃對 十大防癌聖品報你知(上)

防癌聖品(下)  

 

 

 

文章標籤

活醣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生兒過敏  

台灣嬰幼兒過敏盛行率逐年攀升,平均每3名新生兒,就有1人過敏,比例高到難以想像。

如果爸媽都有過敏體質,則生出來的寶寶遺傳過敏體質的比例更高達8成。

 

      家族史與新生兒過敏發生率

父母過敏

發生率

父母兩人都過敏

70~80%

父或母1人過敏

40~50%

父母都沒有過敏

15

 

 

 

一項最新調查指出,有高達8成的新生兒父母,對於過敏預防及營養照護上,普遍存有3大迷思,甚至有逾9成家長,會擔心寶寶過敏,顯示提供正確防敏觀念,已是刻不容緩的工作。

根據「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最新調查資料顯示,在預防寶寶過敏的營養攝取上,從懷孕期、哺乳期、配方奶、到副食品,高達8成的家長有3大迷思。

迷思1:懷孕期、哺乳期,能否吃易致敏食物?

正解》:無論孕期或哺乳期,媽媽飲食首重營養均衡,應確保達到自己與寶寶的營養需求,除非媽媽本身對特定食物會過敏,否則不建議特別限制。

迷思2:預防寶寶過敏,副食品應6個月後才添加嗎?

正解》:寶寶延後添加副食品,並不會降低過敏的風險。安全添加副食品的方式,是以循序漸進的方式,1次只添加1種新的食物,慢慢確認寶寶無過敏反應後,間隔3到7天才能添加另外1項新的食物。

迷思3:想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來預防寶寶過敏,但擔心營養價值低?

正解》:可以讓寶寶喝「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很多臨床實證顯示,「部分水解蛋白配方」透過水解技術,把大分子的牛奶蛋白切割成小分子,不像一般配方奶中的大分子蛋白質進到腸道後,很容易被視作過敏原,而誘發過敏反應。

台灣兒童過敏氣喘免疫及風濕病醫學會理事長、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風濕科主任葉國偉醫師指出,台灣氣候環境濕熱,容易導致過敏原的產生,若寶寶本身又是過敏體質,就應提高警覺,例如居家生活中,寶寶如果經常鼻塞、打噴涕、出現濕疹,且不容易治癒時,就要考慮是過敏體質的可能。

減少過敏原 懷孕期就要注意

一般而言,剛生下來的嬰兒,較多的過敏症狀是濕疹和奶癬,0至2歲多表現為食物過敏,1至3歲則皮膚過敏多發,3至5歲則為吸入性過敏,5歲左右患上鼻炎就很有可能會引發哮喘。

基本上,要預防或治療過敏疾病的最主要條件,便是減少過敏原的暴露機會,且應於懷孕期開始執行。如有過敏體質的家族,要預防過敏兒的產生,媽媽懷孕的第4個月起,盡量避免攝食容易引發過敏的食物,才能減少胎兒過敏的機率。

【醫師小叮嚀】:

事實上,做好過敏預防應裡外兼顧,正確的飲食攝取、環境清潔兩者並進,由內而外打好健康基礎,才能正確預防過敏。

專家  專家的話:

做父母的都寧願自己辛苦也不願意苦了孩子,孩子遺傳到過敏體質,最心疼的還是做爸媽的。活醣肽可活化樹突細胞,提升TH1及Treg(調節性T細胞)活性,從根本調整體質,無論大人小孩都適合食用,健康是爸媽給寶寶第一個最棒的禮物。

 

資料來源:

華人健康網記者張世傑/台北報導  20156月24日

http://www.mababy.com/knowledge/article.aspx?aid=4B2C2D77E46BECA6

http://l.yimg.com/bt/api/res/1.2/UypcY6YpFvfEf.pXhmwJ5Q--/YXBwaWQ9eW5ld3M7cT04NTt3PTQwMA--/http://l.yimg.com/os/155/2012/03/30/image005-jpg_081920.jpg

 

文章標籤

活醣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今年是ASCO(美國臨床腫瘤醫學會)成立的第51年,全球癌症頂尖科學家齊聚芝加哥,共同探討未來10年、20年、30年癌症治療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全球發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癌症—肺癌的治療方式,從傳統的外科手術、放化療、標靶治療,現已發展至免疫療法,此方法未來將成為主流的抗癌療法。

免疫療法  

肺癌 - 發病率與死亡率一直高居不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2014年發佈的資料,全球癌症發病率將從2012年的1400萬急劇上升到2032年的2200萬。在發病率方面,肺癌以13%居首位,乳腺癌11.9%,大腸癌9.7%;在死亡率方面,肺癌亦以19.4%居首位,肝癌9.1%,胃癌8.8%;BBC報導全球每年因患肺癌而死亡的人數高達160萬。

根據衛福部資料,台灣101年十大癌症中肺癌排名第二,光該年度就新增了1萬1692人罹患肺癌,102年十大癌症死因順位第一名亦為氣管、支氣管和肺癌,佔癌症死亡人數37.9%,因此不論是全世界或在台灣,肺癌之發病率與死亡率一直高居不下。

肺癌主要治療方式: 手術切除、放化療、標靶治療、免疫療法

手術切除:19世紀治療癌症的主要方式

在遠古時候,便有了對癌症的描述,稱之為腫塊、瘤,因此直接切除是最容易想到的治癒方法。但是直到19世紀,麻醉技術,無菌技術……等逐漸成熟,手術才成為治療癌症的主要方式。

直到今天,若能早期就得到診斷,手術切除原發病灶仍是有效方法 。不過,不是所有患者都有手術機會,由於超過50%的非小細胞癌患者在確診時,已經是肺癌晚期 ,出現全身多發轉移,這時已經完全錯過了手術治療時機。

根據國際抗癌聯盟(UICC統計,目前只有不到40%的患者有機會和條件接受手術治療,超過60%的肺癌患者由於發現較晚或身體條件限制必須尋求其他方式。

放療:區域性的局部治療方式

放療是一種用放射線來殺傷腫瘤細胞的局部治療手段,大多數療效確切,能夠顯著鞏固化療或手術的療效,延長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相比化療來說,放療定位準確,正常組織損傷小。對射線照到的部位會產生一定的副作用。一般2公分以內的範圍,會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下降等不需要處理的輕微副反應;中晚期、癌擴散範圍較大的病人,照射射線劑量提到很高時,會產生像“地震”的副作用,根據部位不同可能會產生脫髮、皮膚出現紅斑、瘙癢、脫屑、黏膜潰瘍、影響進食、噁心、嘔吐等。

但是局部治療也有局限性,因為照射範圍小,不能保證照射區域的完整。所以放療經常配合手術、化療一起實施,這種綜合治療方案,需要醫生對病人情況準確得評估判斷才能有效。

化學療法:一般建議與其他療法結合

單一化療方法像是“蒙著眼睛打靶”,命中率低。化療藥物的進展包括標靶治療,標靶藥物的出現,大大提高了治療的精確度及有效性。標靶治療的前提是要找到正確靶點,一旦明確了致癌的分子靶點,人體內的癌細胞就好像是帶有標誌的目標,更容易被狙擊手找到,一槍斃命。

免疫療法:將成為主流抗癌療法

儘管手術、化放療還有靶向治療仍然是肺癌治療最主要的手段,但是具體的治療方式要根據病人的腫瘤分期以及體質確定,治療的效果也不能一概而論,主要是取決於病人身體素質,以及對治療的耐受性。

2014年,小野製藥(Ono Pharmaceutical)的OPDIVO®(nivolumab)的PD-1免疫檢查站抑制劑(checkpoint inhibitors)(抗PD-1藥物),在被獲批用於黑色素瘤的治療後,立即開展了對其他適應症的研究。

今年年初,OPDIVO®(nivolumab)的一項 3 期試驗:將已經治療的鱗狀細胞非小細胞肺癌 (NSCLC)Ⅳ 期患者與化療藥物剋癌易注射劑 (Docetaxel)進行了對比,結果顯示前者與Docetaxel相比證明具有極好的總生存期,因此在達到試驗終點後提前中止。

在近日正在芝加哥召開的ASCO會議上,小野製藥(Ono Pharmaceutical)公佈了Opdivo(Nivolumab)的詳細資料:其對582位患者進行臨床試驗,發現使用其他標準化的治療手段,Ⅳ 期肺癌患者的生存期為9. 4個月,而使用了Nivolumab藥物進行免疫治療後,患者的平均生存期提高到了12.2個月,甚至有最高的生存期為19.4個月,是一般標準化療法的近2倍。

領導該項研究的是西班牙馬德里醫院Doce de Octubre的 Luis Paz-Ares博士,他表示這項研究在尋找肺癌新療法上具有里程碑的作用,在繼化療對患者無效之後,使用免疫療法具有較高的生存期令醫生們也很驚訝。

英國癌症研究學會認為,對免疫系統的研究將是癌症新療法中重要的一部分,不過關於癌症免疫療法究竟對哪部分的患者管用,以及免疫療法藥物對機體的免疫修飾機理仍然不明確,以及開發癌症免疫療法的成本較高,讓國家醫療健康保障系統向國民推廣免疫療法的挑戰仍然較大;同時建議病人在治療之前要儘量的提升免疫力,改善體質,並要增強身體對治療的耐受性,以確保治療的效果

ASCO最新理念:與資料結合的全程新輔助治療

2014-2015 的 ASCO 主席 Peter Paul Yu 說,這是 ASCO 第二個 50 年的開始,需要思考究竟什麼是癌症,未來 10 年、20 年、30 年癌症治療的發展方向是什麼?

如果說2014年是癌症免疫療法獲得重大突破的年份,2015將會是免疫療法走向豐收,成為主流抗癌療法的一年

按照IMS(醫學科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al Sciences)的資料,全球抗腫瘤領域總共有374個中晚期臨床實驗,其中25-30%是免疫療法。目前免疫療法進展最快的有免疫檢查站(如PD-1、PD-L1)抑制劑,主要用於治療實體腫瘤,和T細胞療法(包括CAR-T和TCR)主要治療血液腫瘤。

最先進的技術不一定是最適合患者的技術;人類與肺癌抗爭的路很長,不過根據此次ASCO傳遞的理念,與資料結合的全程新輔助治療或將在有限的時間裡,讓患者得到更多延長生命的機會。

專家 專家的話: 

免疫療法已被認定是未來治療癌症之主流,醫學上需要克服的地方還有很多,食用活醣肽即為一種非侵入性的免疫療法,可藉由活化人體樹突細胞,改善調節免疫系統,修復黏膜,不但安全且費用低,更可改善癌症患者不適之副作用。

 

 

參考資料: 

http://www.bbc.com/news/health-32936877#rd

http://www.asco.org/

2015-06-04 腫瘤免疫細胞治療資訊

文章標籤

活醣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藥補不如食補,拒絕癌症就從飲食開始!梁永昌及夏子雯推薦以下10大防癌、抗癌食材,可供大家參考!

 

防癌聖品(上)小圖  

防癌聖品1/【大蒜】蒜素、大蒜辣素 →抑制癌細胞生長

大蒜除了含有3大營養素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外,還含粗纖維、維生素B1、維生素B2、菸鹼酸、維生素C及鈣、磷、鐵、鋅、硒、銅、鎂和鍺等礦物質。生大蒜嚐起來有濃厚嗆辣味,含有硫化物與揮發油,揮發油具有辣味,內含蒜素或大蒜辣素(Allicin),有顯著抗氧化作用,可以減少人體產生自由基,及抑制癌細胞的增殖與生長。

怎麼吃:

生大蒜磨成泥或切片後酌加醬料,用來拌燙青菜、肉片、麵食都非常好,或是用於炒菜、炒飯、燉湯,都是不錯的提味辛香料。傳統小吃烤香腸最讓人擔心所含的亞硝酸鹽進入胃中,會轉變為致癌物質亞硝胺,吃香腸時不妨多配幾顆蒜頭,阻斷此致癌路徑,來提高保護力。不過,蒜吃多了也會刺激腸胃,甚至造成潰瘍或溶血性貧血,故每天吃的量,生蒜以1瓣(5克)為宜,熟蒜也以2至3瓣(10~15克)以內為佳。

防癌聖品2/【洋蔥】檞皮素、硫化素 →防動脈粥狀硬化、胃癌

洋蔥含有多種植化物及硫化素,特殊的辛辣味和揮發性油等含硫化合物與硒等抗氧化物質的生理活性也被認為能夠殺菌,有利於增強免疫力、抗癌、降血脂及促進腸胃蠕動。特別是類黃酮、檞皮素及硫化物,可以幫助肝臟發揮解毒代謝功能,提升免疫力及對抗自由基、抑制癌細胞活性及防止低密度脂蛋白氧化,可預防動脈粥狀硬化。研究顯示,經常吃洋蔥的人,胃癌發生率比少吃或不吃洋蔥的人要少25%。

怎麼吃:

新鮮洋蔥用來做涼拌菜,可以保留較多的營養成分,常見的料理方式還有用來炒蛋、炒肉絲、煨湯、炒飯、燉咖哩等。

防癌聖品3/【綠花椰菜】植化素、膳食纖維→防大腸直腸癌、胃癌

綠花椰菜含有多種植化素,可阻斷及抑制癌細胞生長。花椰菜除是強抗氧化物和解毒酵素的催化劑之外,也有保護DNA組織的作用,能提高良性雌激素代謝物的比例,也能抗氧化而使癌細胞不易形成;且由於綠花椰菜富含膳食纖維質,可以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排便及代謝有毒廢物,因此能夠預防大腸直腸癌、胃癌等消化道癌症。

怎麼吃:

綠花椰菜清洗時,其莖部的營養也很高,不要整個切掉丟掉。綠花椰菜以水炒法較能保留住最多的營養素。其他同屬十字花科的白花椰菜、高麗菜、甘藍菜、大白菜,也都是值得推薦的抗癌蔬菜。

防癌聖品4/【高麗菜】異硫氰酸鹽 →防乳癌、肺癌、食道癌

高麗菜素有「白色人參」之美譽,含有蛋白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鉀、有機酸及維生素B2、C、K、U等營養成分,同時還具有能改變雌激素代謝,幫助降低罹患乳癌風險的??,以及可降低致癌物毒性,有效預防肺癌和食道癌功能的異硫氰酸鹽,與有強大的抗氧化力的蘿蔔硫素等,因此,也被認為是極佳的防癌食材。

怎麼吃:

高麗菜可以洗淨後切絲涼拌或做成沙拉,以保留較多的營養素,如果不敢吃生菜則快速汆燙、蒸煮或大火快炒也不錯。但是,消化功能不佳、脾胃虛寒及腹瀉的人最好少吃,以免造成腸胃道的不適。高麗菜的某些成分會抑制甲狀腺機能,因此,甲狀腺功能失調者切忌大量食用。

防癌聖品5/【毛豆】異黃酮化合物、蛋白質 →防癌、降低冠心病風險

毛豆含有豐富蛋白質(優質的人體必需胺基酸)以及醣類、膳食纖維、卵磷脂、異黃酮素與鈣、鐵、磷等,是營養價值極高的作物。毛豆與黃豆一樣,都含有異黃酮化合物,這種植物性雌激素對癌症的誘發因子有抑制作用,還可降低冠狀動脈心臟病及老年黃斑部病變的風險;另外,毛豆中的蛋白?抑制劑與植酸,也有封鎖致癌酵素及抗氧化的作用。

怎麼吃:

帶殼毛豆燙熟後放涼,可以做成涼拌小菜;或是去殼後與肉絲、雞丁或蝦仁同炒、煨豆腐、做沙拉或煮湯等,都是不錯的料理選擇。

資料來源: U paper 2015.6.24

延伸閱讀: 吃多不如吃對   十大防癌聖品報你知(下)

防癌聖品(上)  

文章標籤

活醣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黃金4原則     過敏兒開心過暑假    誰說過敏兒不能吃冰

作者:林口長庚醫院兒童過敏氣喘中心主治醫師李文益

 

過敏兒輕鬆過暑假

放暑假囉~~~~~

炎炎夏日,不是過敏好發的季節,但為了更徹底根絕「過敏發作」,在享受美妙的夏日時光裡,過敏氣喘中心醫師再次叮嚀有過敏兒的家長,黃金4原則:

1. 「藥」不離手

旅遊旺季,避暑勝地旅館民宿常客滿。若是第一批入住的過敏兒,可能會因為環境濕度略高,塵蟎量多,而引發過敏發作。訂房前可請業主稍加留意。記得「有備」(藥)無患,別認為夏天不易引發過敏而輕忽。

2.  確實清潔

在安全無虞的泳池或海邊,戲水游泳是很適當的運動,鼓勵過敏兒游泳以增加肺活量。但有時海水的部分雜質或是游泳池的消毒劑,會誘發孩童皮膚敏感搔癢反應。所以,記得游泳後返家前沖洗,之後並給予皮膚適當的保濕。

3.  櫻桃小嘴吃冰法

咳嗽不能吃冰的觀念,可能源自於有些病人的咳嗽,會因為吃冰而惡化的觀察。其實這些咳嗽並不是感冒,有可能是氣管過敏引起的氣喘。

西方醫學對於氣喘惡化因素的描述,並沒有「吃冰」這一項。Wilson et al.早在1987年發表在知名醫學期刊《胸腔(Thorax)》,針對亞裔的12位已知對冰(或是酸性飲料)會加重氣喘惡化的病童的研究,發現若這些冰(或是酸性飲料)只是含在口中,並不會引發起症狀。但若是大口吞下,可能會引起食道刺激的相關神經反射,而降低肺功能(FEV1)。

長庚謝貴雄醫師在1997發表在《兒童過敏免疫(Pediatr Allergy Immunol)》期刊,也找來60位喝冰水會過敏的台灣孩童,進行「吃冰」v.s. 「氣喘發作」的研究,當中分成三組:

A. 34位喝冰水,有9位肺功能減少,當中有6位有咳嗽症狀
B. 26位喝溫水,有3位肺功能減少
C. 23位正常人喝冰水,肺功能正常

結果顯示,對於不會因吃冰而氣喘發作的兒童,並無必要禁止吃冰。即使曾經因為吃冰引起氣喘的病童,也僅約有17%(6/34)確實發作。

在此炎炎夏日,不會因吃冰而氣喘發作的孩子,當然可以有吃冰的童年;若是曾因大口吃冰而引發氣喘發作的病童,可慢慢將冰含在口中,慢條斯理細細的品嚐,切忌狼吞虎嚥過度刺激氣管,應很有機會可以減少或避免因吃冰引起氣喘發作。

4.    溫差變化要注意

暑期間天氣酷熱,躲在冷氣房可是一大享受,但過敏病童一進出冷氣房,因溫度差的關係,有時會引起打噴嚏等過敏鼻子的發作。同樣在颱風來襲,溫度、濕度驟降(將近10℃)情況下,也容易引起過敏發作。因此家長切勿讓過敏兒太過頻繁的出入冷氣房,也要時時注意溫差。

專家  專家的話:

夏天一到,哈啾流鼻涕等過敏症狀消失,很多家長就忽略了調整體質的重要性了,羅馬不是一天造成的唷~

隨時補充活醣肽,幫助平衡免疫力,不但可以降低下一次的過敏頻率及嚴重程度,還可以預防腸病毒!!

 

參考資料: 長庚兒童過敏氣喘中

 

文章標籤

活醣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日明曜中醫診在台北車站附近,標榜是難治痛症、重症的專門診所,在中醫界頗負盛名。

吳昌艗醫師更是診所內的招牌醫師,常有許多中南部的患者慕名而來。

以下即為活醣肽健康生活網訪問吳醫師的內文。


 

問: 癌症轉移的例子越來越多,醫生在有收過這方面的病人嗎?

答: 癌細胞非常頑強難對抗,一逮到機會就會擴散及轉移,不斷佔據你的身體。

我有一個肺癌合併腦部轉移的病人,男性,50多歲,一發現的時候就是四期。經西醫評估後該患者適合做化療以及腦部伽瑪刀(r-knife)治療。

伽瑪刀(r-knife)是放射線治療的一種,直接利用鈷六十放射出輻射線,直接打擊體內的腫瘤,讓腫瘤細胞萎縮,因此腫瘤大小不能超過2-3公分,否則照射範圍太大恐損害過多腦組織。

 

問: 病人療程是否順利? 為何會求助於您?

答: 雖然發現時已是末期,但療程進行得很順利,腫瘤指數也持續下降,但是病人卻有嚴重的咳嗽症狀,外加常常劇烈頭痛。我目前是用中藥佐以活醣肽幫他調理,目前已沒有咳嗽症狀,頭痛嚴重程度度及發生頻率也大幅降低。

 

文章標籤

活醣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MERS確立病例關係圖

 

 

肽肽   聰明肽肽:

這個夏天真是不平靜,腸病毒蠢蠢欲動,MERS又連環爆,韓國今天(6/16)公布又新增4例,目前累積病例數為154例,19例死亡。每天看新聞不免會擔心,萬一台灣也開始被感染,怎麼辦?

專家  專家的話:

近年來,受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影響的民眾越來越多,在美國每年就有75000人死於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近20年有5種新興的病毒會直接或間接導致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分別是2009年的H1N1流感病毒,H5N1和H7N9禽流感病毒,SARS和MERS冠狀病毒。

將來類似的新型變種病毒會越來越多,防不勝防。這些既然屬於傳染病,傳染病就是可以預防的,而補充活醣肽正是活化免疫力最佳方式之一。提升自己的免疫大軍,刻不容緩。

 

防MERS  

資料來源:韓國保健福祉部,2015-06-16
                 Upaper 2015.6.16
                 https://scitechvista.most.gov.tw/m/feature/c/3/1/1994.htm
 

 

 

文章標籤

活醣肽健康生活網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34